一场长达2年半的拉锯战即将走到尾声。
2月12日尾盘阶段,房地产板块直线拉升,收涨3.19%。伴随而来的,还有龙光集团债务重组基本取得成功的好消息。
当晚,龙光集团发布公告称,约76.4%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整体CSA。这些债权人持有公司境外债务本金总额中的62.07亿美元,包括现有票据、股本挂钩证券(ELS)、现有贷款以及结构性融资及担保债务。
根据香港法律,重组方案需获得75%以上债权人支持同意,法院才会批准生效,这就说明龙光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已经符合进入法庭流程的要求,如今只需静待判决。
然而,虽说半只脚已踏出清盘“闸门”,可眼下等待龙光集团的远不止这一关。
方案的改变
从重组方案的调整中,或许市场早已瞧出端倪。
龙光集团首次对外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是在2024年1月12日。
彼时,在境外重组方案中,龙光集团共为债权人提供了四个选项,包括现金支付、优先票据及强制可转债、强制可转债和普通票据及强制可转债,让各债权人按其偏好及需求作出选择。
与此同时,龙光集团大股东也对外宣布,将以最大的诚意支持公司发展及债务重组,承诺将其股东借款的4亿美元参与本次重组减债方案,剩余大股东借款转为第9年和第10年到期的新票据。
截至公告日,龙光集团境外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为80.38亿美元,其中整体重组方案涉及的境外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为75.62亿美元。
当时,这份重组方案虽说拉锯也长达了一年,但后期总体也算顺利。
截止2024年3月26日,重组方案就已获得超过77.8%票据持有人的支持,到了7月11日该比例则上升至92%,已完全满足75%“分数线”的要求。
按道理来说,重组方案过了分数线,龙光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就可以进入法庭流程,得到法院批准。可龙光集团并没有继续推进流程,反而将债权人支持协议截止日期多次延期,从一开始的9月30日延长至12月19日。
而龙光集团多达四次的延期,是为了再次修改重组方案。
2025年的1月6日,龙光集团发布了最新重组方案,同样还是给到债权人四个选项。
选项一为现金支付。每100美元的境外债务本金额将兑换15美元现金(已免除所有应计利息),根据该选项兑换的境外债务本金额上限应为7.87亿美元。
选项二为短期票据与强制可转债的组合。境外债权人可根据此选项,就每100美元的境外债务本金额(已免除所有应计利息),兑换本金额相当于40美元的短期票据(“短期票据”)及本金额相当于4美元的强制可转债组合。
选项三为强制可转债。每100美元的境外债务本金额(已免除所有应计利息)将转换为强制可转债。
选项四为长期票据。每100美元的境外债务本金额(已免除所有应计利息)将兑换为100美元的长期票据,自第6年开始摊销本金,利率为1%,首五年利息以现金或实物支付。
与第一次的重组方案对比,方式并未发生太大改变,只是“钱少了”。
具体来看,选项一中,龙光集团将原本可兑换的境外债务本金额上限从12.67亿美元降至7.87亿美元;
选项二中,原本的强制可转债与优先票据的组合(60美元的强制可转债+40美元的优先票据)更改成了短期票据与强制可转债的组合(40美元的短期票据+4美元的强制可转债),利率也从首两年利率1.25%,后四年利率3.75%统一为2.0%;
选项三中,强制可转债期限从1年延长至2年,转股价从6港元/股减少至4.25港元/股,上限31.5亿美元也降低至8亿美元;
选项三是足额兑换强制可转债,转股价为6港元/股,可转债的期限为2年,该项上限为31.5亿美元。而初始方案中的期限为1年,转股价为4.25港元/股,上限为8亿美元;
而选项四中原本所兑换的是九年期票据,第1-4年利率3.75%,第5-9年利率为4%,首四年涉及实物支付,第五年才开始全额现金付息。
总的来说,第二次重组方案的削债力度更大,比例从40%-45%提升至70%, 但同时新增“同意费”机制,加速协议签署。
筑底修复
即便重组计划达成,这并非债务处置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目前,尽管该重组方案已获得76.4%债权人的支持,但剩余23.6%的谈判仍存变数,且龙光集团如今的财务状况并不明朗。
截至2024年6月30日,龙光集团总资产为2264.8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716.19亿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65.77亿元。负债总额为1959.7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1593.9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6.53%。
在此背景下,就要看剩余债权人是想“见好就收”,还是“以时间换空间”谋发展。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债权人选择后三者可能性更大。“尽管到手的钱少了,但投资者对于发行人主动管理负债的行为较为支持。”因为相比于最后违约或进入破产程序,提前调整偿债安排可以避免企业经营进一步恶化。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认为,一线城市已经趋稳,三四线城市跌幅在明显收窄,市场底部越来越清晰,这时候对于债务人来说,选择与企业共渡难关、等待市场和企业价值的修复,或许是最优的选择。
尽管进入2023年以来,龙光集团在公开的土地拍卖市场上未再出现过,但此前其采取的激进策略和高溢价购地行为,还是为集团累积了一定的家底。
截至2024年上半年,龙光集团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2412.16万平方米,超过70%位于大湾区。
然而,就目前龙光集团的财务情况来看,其现有的现金流已难以支撑其通过销售实现资金回笼。
据最新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龙光集团新开工项目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竣工项目面积228万平方米,发展中项目面积为88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9万平方米,111万平方米以及999万平方米。
安居客APP显示,目前龙光集团在售的住宅项目大多位于汕头。如熙海岸花园、龙光和璟阳光雅园、龙光天境海岸花园、龙光龙腾水岸花园、龙光逸景阳光嘉府以及南澳的誉海岸雅园,这些项目大多是2019年-2021入市的。
而在深圳地区,仍在销售的仅有光明区的龙光·玖瑞府、坪山区的龙光玖誉雅筑以及龙光春城玖榕府。前两个项目是2021年开盘,最后一个项目是2023年开盘。
比起销售回笼资金,变卖物业资产回血速度更快。
自2022年8月7日,龙光集团发布公告暂停5笔总额接近17亿美元的境外债后,其便开始了出售资产自救。
2022年9月,龙光集团以19.024亿元出售广西龙光贵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40%的股权;10月,出售广州西派云峰项目51%股权。
在随后,龙光集团也相继转让多家公司股权予合裕实业,其中包括龙光物业、龙光实业、龙光装修管理、龙甄物业和龙尊物业。此外还将汕头市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在建项目以10.24亿总价出售给中海宏洋。
2024年7月,中信信托申请强制执行拍卖龙光控股位于深圳南山区(评估价63.48亿元,起拍价42.15亿元)和潮州市湘桥区(评估价3.9亿元,起拍价2.19亿元)的两处资产,合计起拍价超44亿元。
出售的资产在巨额的债务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龙光集团能否顺利完成境外重组,除了自身努力外,更多还得看市场。
截至2025年2月13日收盘,龙高集团报0.99港元/股,跌幅3.88%,总市值56.2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