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2025年供地计划 首次对商品住宅用地实行弹性供应

本文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 2025/02/11

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近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北京市2025年度建设用地供地计划》。2025年,北京市计划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165—3665公顷。

从用地结构来看,北京2025年安排住宅用地955—1015公顷,相比于2024年的1060公顷减少了45—105公顷。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首次采用了弹性指标,即计划供应240到300公顷。另外,保障性住房计划安排用地475公顷,住宅用地入库240公顷。

从空间布局看,北京中心城区(含核心区)土地供应规模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25%;平原新城地区(含城市副中心)土地供应规模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60%;生态涵养区土地供应规模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15%。

据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年度供地计划旨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持续强化“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圈层协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考虑各圈层差异化发展用地需求,土地供应向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倾斜,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2024年4月3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对应去化周期的住宅用地供应机制,明确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尽管北京并不在这类城市之列,但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大趋势下,北京住宅供地也迎来重要调整。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对记者表示,对供应总量实施弹性管理,有助于保持北京新房市场库存去化周期的稳定性。同时,这一策略还能促进新房市场与二手房市场在产品、价格以及购房人心目中的价值认知上形成差异。通过这样的调整,新房市场有望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与二手房市场形成有效区分,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此外,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较去年计划有所减少的同时,今年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有所增加,达到了475公顷,比去年增加了15公顷,这也是落实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和建设力度要求的体现。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商品住宅供地变化体现了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的目的。一方面,相比去年计划有所调减;另一方面,设置了弹性指标,也可以根据今年市场变化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实际供地量。

2025年北京供地计划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将向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倾斜。优先保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城中村改造资金平衡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加大站城融合力度,适度提高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建设强度,打造微中心。推动“好房子”试点实施,提升住房品质,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这意味着,今年北京会有更多地铁站点周边、区位交通便利的地块入市,同时也有更多高品质新房供应。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分析认为,在土地市场中,为“好房子”供地本质上是提高土地供应质量,其核心在于将土地供应集中于核心区域及轨道交通周边。这一策略不仅与当前市场消化需求高度契合,还积极推动了城市更新进程,使更新项目聚焦于核心区域。反过来,这进一步提升了土地的开发价值,并带动了新供地房产的市场消化能力。

编辑:崔瑞婷

相关新闻

最新推荐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地产》微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