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云:全面拥抱AI 重塑物管价值链丨财面儿·年报洞见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5/03/26

"资产管理能力,AI 应用能力,绿色低碳能力"将作为万物云的关键能力建设方向。

3月26日,万物云召开2024年业绩发布会。万物云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朱保全,万物云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何曙华,万物云副总经理杨光辉,万物云副总经理叶菲,万物云财务负责人王绪斌,万物云董事会秘书黄旻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朱保全表示,公司核心业务增长强劲,业绩达成预期指引,正在“蹲实筑底”。据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万物云营业收入362.2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核心的循环型业务增长强劲,收入达307.9亿元,同比增长15.5%,占总收入比重已提高至85.0%。

公司管理层判断,随着开发商前期物业合同过渡到物业服务合同,存量住宅市场打开空间,住宅小区更换物业将是大趋势;2024年TOP10物企新增合约面积均值为T0P11-30物企的2.4倍,甲方提出“B2B交换”的需求,只有规模企业可以应对,规模企业获聘将是大概率;随着资产所有者的大更换,也将带来智慧楼宇、低碳楼宇、租赁运营等新的需求。

公司管理层展望,2025-2027年将是公司能力建设的三年。AI御风而行,开发商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消解。公司在过往以劳动力外包为底座的基础上,将围绕“资产、智慧、低碳”,通过流程变革与科技应用提效,將逐步提供附加技术及知识含量更高的服务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在3月25日发布的财报中,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依照惯例写了致股东信。朱保全在信中提到,利用AI做人工替代或被甲方反替代。AI 可以带来显而易见的人工替代,但值得警惕的是,过去二十年由于专业化分工协作,很多企业把非主营业务外包,比如科技公司代码开发的工作,当作为外包方试图用 AI 做人工替代时,切莫忘记你的甲方自己也可以用 AI 完成这项任务,而无须再外包给你。这时候,你与甲方会从协作,短期内会变成竞争者,然后看谁更快、成本更低。

未来,万物云的 " 灵石边缘服务器 " 愈发智能。公司很快就会衍生为三类岗位,H 类为真人、R 类为机器人、A 类为智能体。作为企业现在就要努力去做,一方面做好企业知识库,帮助 R 类、A 类员工上岗,一方面要尽快区分哪些工作是必须的 H 类岗位,并提前做好转岗培训,在 R 类与 A 类员工上岗后提供转岗机会、避免失业。

朱保全表示,并非业绩增长即是未来,转型中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资产管理能力,AI 应用能力,绿色低碳能力"将作为万物云的关键能力建设方向。

朱保全指出,AI应用迫在眉睫,公司在三年事业计划书里提出“成为AI应用领先企业”的目标。公司希望一方面未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不再是数人头,而是基于流程和AI调配的服务,对整个行业带来质变。

此外,何曙华表示,公司始终将AI视为重构物业管理价值链的核心引擎。在“场景优先、数据筑基、技术赋能”的战略框架下,已形成场景应用双轮驱动、设备智能持续渗透的差异化路径。

在场景化落地方面,重点突破三大核心场景:智能运维场景,AI巡检系统覆盖117个蝶城479个项目,日均处理设备异常告警超3万件,准确率达94.3%,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0%;服务提质场景,部署智能客服与物业经理AI助手,在135个项目中实现工单5分钟自动派发,并推送1500+份管理报告辅助决策;能源优化场景,依托灵石边缘服务器构建微电网系统,通过AI动态调节,试点项目节能率突破18%。

在技术深化方面,采用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敏捷迭代架构。此外还构建了可进化的AI基础设施,包括知识驱动引擎GC平台、边缘智能网络灵石系统等。

目前,AI在万物云内部已展现出显著的成效与价值。通过AI释放重复劳动力,将1,200名员工转岗至社区运营等高价值岗位,人均效能提升2.3倍。管理层表示,万物云将持续推动AI与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输出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叶菲指出,社区商业的核心在于运营服务,而非空间管理。其关键在于实现资产增值,提升净运营收入(NOI),并依靠良好的用户体验树立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叶菲表示,在社商赛道,万物云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小体量社区商业串联成网,形成收益链接资产,同时控制运营成本。面对2024年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挑战,万物云化被动为主动,在武汉唐家墩、上海花木、沈阳长白等核心区,依托超6万户高黏性用户基础,构建起“蝶城+社商”的立体化商业生态。

以武汉新唐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24年11月纳入万物云蝶城体系后,首月会员活跃度同比提升24%,到店客流量增长17%,餐饮等主流业态的销售金额和坪效均实现大幅提升。这一成果验证了蝶城模式的底层逻辑:对业主端,通过高频次、强交互的社群活动,将社区商业转化为邻里关系的粘合剂;对商户端,依托万物云生态的资源协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客群触达。

万物云以数据驱动的需求洞察为核心,打造“空间运营+社区链接+数智驱动”的社区商业运营服务模式,把「蝶城+社商」模式打磨成可复制的产品,持续践行“社区商业”的长期发展承诺

编辑:崔瑞婷

相关新闻

最新推荐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地产》微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