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复牌进行时丨市相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黄宁 2023/08/02

复牌后仍关卡重重

7月28日晚间,世茂集团接连披露3份财报,补齐了2021年全年、2022年上半年以及2022年全年业绩。同时,企业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履行多项复牌指引要求,并于7月31日恢复股份买卖。

不过,复牌首日,世茂集团股价开盘走低,盘中跌幅一度达65.61%,当日收盘价1.52港元/股,总市值仅剩58亿港元,较去年4月1日停牌时,蒸发近110亿港元。

对于停牌房企来说,复牌是使公司走向经营正轨的重要一步。今年以来,已有包括佳兆业集团、景瑞控股、融创中国等房企完成复牌,房企的复牌进程正在加速。

但复牌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摆在企业面前的难关仍需一一去攻破。而近期政策利好加码,不断在需求端增加信心,或将加速推动企业回归正常经营发展。

债务经营双重重压

世茂集团与大多数出险房企一样,受到房地产市场整体影响,营收能力持续承压,收入呈现下滑趋势。根据财报数据来看,企业2021年、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077.97亿元(人民币,下同)、630.4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0.4%、41.5%。

2021年与2022年,企业也出现大额亏损,两年归属股东净亏损额度达到485亿元。不过,相比2021年,2022年的亏损额同比收窄26.06%。企业称,亏损减少主要是由于毛利增加以及出售附属公司和合营企业的其他收益增加。

此外,企业净负债率仍在持续攀升,2022年,企业净负债率从2021年的156%提升至302.2%。

截至2022年末,企业有息负债总额约2740.07亿元,同比增加18.2%。一年以下需要偿还的短期有息债务累计金额达1913亿元,而在手现金仅剩220.34亿元。不仅如此,此前瑞银报告估算,世茂集团的表外负债约为1200亿元,偿债压力显而易见。

虽然世茂集团完成发布年报,但是独立核数师称无法对其财报发表意见。给出原因为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集团可能无法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和偿还负债。

不过,在世茂集团停牌长达16个月的时间内,为了缓解资金困局,不断自救,不仅停止土储投资,在债务违约后,企业接连出售资产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其中包括出售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南京物业项目、香港维港汇项目、北京分钟寺地块权益,合计回流资金约110亿元。

在境外债务重组方面,企业表示正在积极推进,已将重组方案草案发送给债权人小组及协调委员会的顾问。

企业复牌进程提速

根据港交所相关规定,企业停牌满18个月将面临被退市风险。此前于2022年4月1日停牌的房企,也将在9月迎来退市节点期。

在港股房企摘牌大限将至之际,除了世茂集团,上半年,多家停牌房企纷纷加快复牌进程,包括佳兆业集团、景瑞控股、融创中国在内的房企成功重返港交所。而中国恒大、中国奥园也先后补发年报,虽还有多项其他复牌指引条件未达成,但也为复牌之路迈出关键一步。

复牌虽令房企获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复牌后企业表现大多并不如意,大部分出现开盘股价腰斩、市值大幅下跌情况。

对此,上海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卢文曦称:“房企复牌后会出现补跌情况。此外,即使复牌,市场对企业的前期恐慌情绪还未释放完,这也会导致股价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他也表示,复牌后企业估值修复跟市场预期有关,现在房地产估值不高,修复仍需时日。

财经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港股方面,仍有旭辉控股集团、祥生控股集团、花样年控股、中国恒大、中国奥园等近20家企业处于停牌阶段,房企复牌步伐仍需加速,守住上市地位也是出险企业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复牌之后关卡重重

当然,复牌并不等于彻底安全,企业接下来还有诸多关卡要闯,其中就包括债务重组、恢复销售等。

在化债方面,复牌房企中,融创、世茂都在积极推进债务重组。其中,融创节奏相对较快。6月,其美元债重组方案已获得约87%债权人支持,但最终计划能否落地还要看后续在法院召开的呈请实质聆讯,裁定是否批准计划。

不过,企业复牌能带动股票流动性恢复,一定程度上令企业信誉得到修复,也会提高债务重组的成功率。

对此,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表示,房企复牌对于债务重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房企复牌要公布企业财报,梳理清楚财务、债务等情况,便于债务重组方的各项工作推进;此外,复牌指引中均有要求第三方机构对于关联企业以及未披露事项的专项调查,并且要披露专项事件的调查结果,这也便于相关重组方对于企业真实经营和管理进行全面了解。

他进一步称,复牌房企还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给出整治方案,便于重组方对于企业未来前景以及风险的评估,这对重组的推动亦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受房地产市场低迷态势影响,销售端不理想带来的“自造血”不足也是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据中指院数据显示,1-7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39944亿元,同比下降4.6%,7月销售额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4.1%、33.8%。尤其是刚复牌房企在市场上还未赢回更多信任,销售会普遍不及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房地产市场释放多项利好信号。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之后,7月27日,住建部称,要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随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继表态,会抓紧落实,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8月1日,央行、外汇管理局在工作会议提到,要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的发声以及一线城市及时表态,表明购房政策放松的预期越来越清晰、宽松信号越来越明朗。宋红卫也认为,目前政策在给市场树立信心,通过信心的建立对于合理住房需求的释放将会有一定帮助,进而为企业销售带来新的窗口期。

文/黄宁(责编:高雅)

编辑:黄宁

相关新闻

最新推荐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地产》微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