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面儿·年报深解丨碧桂园:优化布局结构 着力科技建造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3/03/31

碧桂园整体销售强劲,现金流充裕,在不少房企陷入现金流困境的大环境下,这份业绩答卷实属不易。

3月30日,碧桂园公布2022年度业绩。从数据看,碧桂园整体销售强劲,现金流充裕,在不少房企陷入现金流困境的大环境下,这份业绩答卷实属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执行董事及总裁莫斌,均看好代管代建和科技建造业务,意将二者打造为碧桂园的第二增长曲线,确保集团的行稳致远。

销售保持韧性 有效对冲市场波动

3月30日,碧桂园公布2022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574.7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4450万平方米。

2022年,碧桂园全年总去化率达65%,权益回款金额约人民币3324.8亿元,回款率达93%,且权益销售回款率连续7年达90%以上。在众多房企陷入现金流困境、行业排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碧桂园仍稳居房企销售百强榜单的第一位,足见其销售韧性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具体城市来看,碧桂园在各能级市场都进行了广泛、均衡、精准布局,有效对冲了局部地区疫情对销售的阶段性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在碧桂园所布局的城市中,有9个年度销售均超50亿元,有66个城市均进入了当地全年销售前三,有148个城市的市占率超过5%,14个城市的市占率高于20%。通过顺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行情变化,碧桂园及时快速调整推盘节奏,丰富的可售资源也保证了供货需求,助力其在筑底的行情下仍能稳居销售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碧桂园实现“保交付”近70万套房屋,居行业首位。交付房屋覆盖全国30个省市255个城市,其中281个项目更是实现了“交付即办证”。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表示:“虽然外部环境和宏观环境多变,但房地产行业仍是支柱性产业。碧桂园在接下来三到五年的主要战略是‘行稳致远’,即围绕‘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做好管理。同时,围绕着市场、竞争对手和客户做好战略优化。”

执行董事及总裁莫斌也在业绩会上表示,与销售排名相比,碧桂园更重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不少券商研报也表达了对碧桂园的长期看好:“作为民营房企龙头,碧桂园销售规模维持行业领先,土储资源丰富,投资聚焦核心区域。同时其债务结构不断优化、财务整体稳健,将支撑未来平稳发展。”

现金流充裕 而非

报告期内,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4303.7亿元,毛利约328.8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26.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期末总现金余额约1475.5亿元,相比2022年中期维持稳定,现金短债比约1.6倍,可充分覆盖年内到期债务,短期偿债无忧。

首席财务官伍碧君分析道:“在去年存活下来的企业,都会牺牲掉一些利润来确保现金流。”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很多房企也正是因为现金流陷入困境才引发一系列链锁反应。

因此,2022年碧桂园把重心放在保证现金流、资产负债表及利润的平衡上,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去偿还高成本、短期限的融资,使得企业债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2022年,碧桂园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6.2亿元,可见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依然强大,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仍处领先地位。

同时,作为标杆性示范房企之一,碧桂园是迄今为止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仍然能够进行全品种融资的民营房企,各类融资渠道畅通。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碧桂园完成3次股权融资,共获得约115亿港币的资金。此外,还获得多家银行逾30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这也体现了监管层和金融机构对碧桂园的认可与支持。

在子弹充裕的背景下,碧桂园也重申投资拿地策略。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表示,碧桂园秉持着行稳致远、以安全为先的策略方针,拿地预算依然保持在销售额的40%以内。他表示:“今年企业依然不会定一个确定的拿地预算,或者追求投资量的多少,我们更注重投资的’质量’、新增资产的‘质量’,围绕‘三张表’,根据实际销售和市场机会动态的进行安排。”

 核心团队稳定 接班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业绩会上,杨惠妍与莫斌还就碧桂园管理架构的变化做出了回应。

在被问及“作为行业内最大的家族企业,碧桂园已实现家族和职业经理人共同治理的模式,在接任董事局主席后,杨惠妍对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合作有何感悟”时,杨惠妍表示:“很多人觉得碧桂园是家族企业,我不觉得是。我25岁回来后,父亲找我深谈,第一次谈的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她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社会优秀人才,而不是家族。“家族里一百年都出不了一个优秀人才,有一个都是中奖的概率。“父亲杨国强先生创立了这家公司,家族也是大股东。但我从跟父亲谈完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是以家族企业的角度去经营公司,而是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

“优秀的人才都在社会上,作为管理层,我们要找到优秀的人。”谈及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感悟时,杨惠妍语气真挚:“我和他们共行十多年,碧桂园从一个不起眼的刚上市没多久的公司,做到行业第一。这个过程中,核心管理层带来的不仅是专业水平和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作为团队一份子,我感恩能遇到这么好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莫斌也表示,目前杨国强先生虽已光荣退休,但作为资深顾问,仍然关注碧桂园在科技建造方面的业务。“很高兴看到杨惠妍女士担任董事会主席,她更有朝气、活力,思维非常严谨认真,她也的确把自己当做职业经理人。我加入碧桂园已经13年,我深刻感受到它不是家族企业,而是完全职业化的头部民营房企,在公司遇到困难时,大家也都能够共进退。”

在公司未来增长点上,管理层看好“代管代建”和“科技建造”。

杨惠妍表示:“公司从诞生到今,都秉持全链条发展,其中包括设计、建造、装修、交付、物业管理等。代管代建代销等业务已经做了很多年,且非常成功,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的碧桂园。”

数据显示,碧桂园布局“代管代建”市场超过7年,累计承接项目超过150个,累计代管面积近1300万平方米。2022年以来,其共新获取5个代管代建项目,预计货值85亿元。

“科技建造”也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碧桂园积极开拓科技智慧建造体系及上下游产业链等新业务赛道,与地产主业相互协同,推动企业向“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转型。

截至2023年1月,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60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17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方米;获得中建五局、中国五冶集团、中铁建工、中交一公局、北京建工四建、西安高科新建等客户的一致认可。

有券商研报表示,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市场正迎来持续复苏,多数房企销售回暖明显,以碧桂园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整体增速更快。叠加积极布局“代管代建”和“科技建造”,也将使企业以更加稳健的战略,穿越行业震荡,开启成长新周期。

编辑:王亚静

相关新闻

最新推荐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地产》微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