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梁宏增持金科服务
1月31日,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梁宏增持金科服务19.94万股,每股作价13.85港元,总金额约为276.18万港元。增持后,梁宏的最新持股数目为4589.25万股,最新持股比例为7.03%。2022年来,希瓦私募基金和其创始人梁宏多次举牌金科服务、雅生活服务等港股物管公司。2022年11月27日,梁宏曾表示,物业股已经属于严重超跌、严重低估的范畴,未来会迎来价值修复。
看点:超跌反弹、预期改善、价值重估三股因素叠加之下,或将对港股物业板块估值修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兴业物联重新分配上市所得款
1月31日,兴业物联发布公告称,将变更上市所得款项用途及预期时间表。公告显示,截至1月31日,兴业物联仍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21亿港元,全部拟用于收并购。但考虑到现时需求及市场状况,公司决定将用于收并购的款项净额由1.21亿港元降至0.67亿港元,将用于提升物业工程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款项净额分别提升至0.22亿港元、0.32亿港元。据统计,2022年至今共有8家物更改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其中有4家物企下调了用于并购的金额。
看点:2022年来,行业收并购退潮,上市物企收并购扩张趋向谨慎。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业务成为物企新的发力点。
【行业】
春节后多家物企现高管变更
1月29日,鸿坤瑞邦物业的法定代表人从吴国卿变更为杨冀,吴国卿从董事长、总经理调整为董事长,杨冀任经理。1月31日,王韬退任粤华物业董事,邬洁颖接替。2月1日,周立来退出东孚物业总经理职务,由王军接任。同日,星悦物业法人代表由张培峰变更为郑小灵。张培峰退任董事长,由石军会接任;郑小灵则出任总经理。同日,荣万家发布公告称,王建东辞去外部监事职务,杨熙获提名为公司外部监事候选人以接替王建东。
看点:2022年来,受地产行业遇冷影响,物企整体业绩、规模增速有所下滑。加之资本层面的变动,加速了物企高管更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带领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将成为新任管理层必须思考的问题。
万物云城等物企经营范围扩张
本周,多家物企扩大了经营范围。1月31日,兴湃至美生活服务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智能农业管理、智能家庭网关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等。2月1日,万物云城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等。同日,润华物业经营范围新增食品销售。同日,星悦物业经营范围新增健身休闲活动、城乡市容管理、城市公园管理、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
看点:随着地产行业发展降速,拓展增值服务、城市服务及其他非住物管业务成为物企新的发展重心。不过,在选择业务开展方向时,企业应从自身的管理能力出发,谨慎选择,尽量降低试错风险。
机构:国资中小物企应寻找个性化发展道路
1月28日,克而瑞物管发布报告称,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时点临近,国资物企上市愈发频繁,截至目前,已有13家国资物企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而2022年新上市的6家物企中,有半数为国资物企。但随着国资中小物企上市数量攀升,发展路径相近、战略定位相似、业态布局等问题开始显现。因此,国资中小物企应寻找个性化发展道路。主要方式包括,一是在业态领域另辟蹊径,寻找被市场忽视的细分“蓝海”市场,比如京城佳业,主打胡同物业,形成自身“红色管家”的独特标签;二是在现有业态服务领域做到极致,形成差异化的市场认可程度,典型代表如主打一二线城市CBD高端商务物业的金融街物业和服务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产业园区的特发服务;三是将现有业务跨界融合,形成独特的业务覆盖,凸显与其他物企服务内容的不同,典型代表为以市政环卫能力见长、主打“市政+物业”模式的华发物业服务。
看点:过去,上市物企国资背景的企业占比较低,但在国资物企上市数量增多的背景下,中小型国资物企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道路,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观点】
中海物业张贵清:推动传统物业服务向现代化转变
1月28日,中海物业董事局主席张贵清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谈到,未来的物业服务将是城市空间的综合服务运营商——既是城市建筑物的管理者,又是城市基础服务的运营者,更会是城市升级服务的深度参与者。实现物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传统物业服务向现代化物业转变,从社区服务走向基层治理,从劳动密集走向智慧物业。而对物企而言,想要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可从三大方面入手:一是坚守基础服务主航道,以产品升级推进服务升级;二是坚持科技引领创新,以跨界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三是坚持挖潜城市服务,以多元服务推进基层治理。